2011年2月14日 星期一

頭顱發光呼吸法

頭顱發光法(Kapalbhati)是一種呼吸法,可稱作頭顱發光呼吸法(Kapalbhati Pranayama);這同時也是一種清潔法,即頭顱發光清潔法(Kapalbhati Kriya)。以鼻孔呼吸,先緩慢而無聲的吸氣,再快速的吐氣。當吸氣時,肺部內的肺泡完全充滿空氣;而吐氣時肺泡會殘存些許空氣,吐氣時盡量施力讓橫膈膜上升,就能增加肺活量。由於頭顱發光呼吸法會吐出大量的空氣,規律的練習將使支氣管甚至小肺泡內都不會殘留任何微粒。

印度有每天掃地兩次、拖地一次的習慣,且每兩天把家裡全打掃一遍,在其他國家,每兩天會用吸塵器來清掃室內。佛羅里達州和德州等地,多數住家都有游泳池,而池底會放置清潔過濾器,避免游泳池滋生髒污。同樣的道理,練習頭顱發光法能徹底清潔鼻腔、支氣管內壁、大小肺泡及肺壁,也能預防過敏、抵抗呼吸系統方面的疾病。

一般人每分鐘約呼吸12次。如果呼吸越深入,肺泡就能獲得更多的氧氣和生命能量,使身體更不容易生病並增進身體機能。以下進一步來了解呼吸時,骨骼肌與胸腔之間的變化。

吸氣:
  • 吸氣時外肋間肌會作用,第一根肋骨保持固定,胸骨及上排的肋骨往上、往外側移動。
  • 胸腔的側向寬度和前後距離變長。
  • 橫膈肌收縮並往下移動,造成胸腔上下高度也變長。
  • 胸腔的容積增加。
  • 隨著胸腔的容積增加,胸膜腔的負壓也跟著增大,從負2 毫米汞柱增加到負6毫米汞柱,肺部的彈性組織受到拉扯而繃緊。
  • 肺泡的壓力降低到負1.5毫米汞柱,低於外界大氣壓。
  • 此壓力差使外界的空氣被吸入肺部,最終達到肺泡。

吐氣:
  • 吐氣時外肋間肌放鬆,內肋間肌肉收縮。胸骨和肋骨往下、往內側移動。
  • 胸腔的側向寬度和前後距離縮短。
  • 橫膈肌放鬆,配合肺部肌肉的收縮,使橫膈膜往上移動,造成胸腔上下高度同時縮短。
  • 胸腔的容積減少。
  • 隨著胸腔的容積減少,胸膜腔的負壓也跟著從負6 毫米汞柱上升到負2毫米汞柱,肺部的彈性組織變得鬆馳。
  • 肺泡的壓力上升到1.5毫米汞柱,略高於外界大氣壓。
  • 此壓力差把肺泡的空氣排出體外。

分析呼吸過程與肺活量的變化,可以得知無論是練習勝利呼吸法、頭顱發光呼吸法或風箱式呼吸法,都能增強肺功能,達到清潔的功效。

印度是個農業國家,人們能適應灰塵、風沙和煙霧的環境。但美國人卻會因環境中的微粒、噴霧、食物與氣味而引發過敏。由於全美靠許多高速公路連接交通,而這些公路需要做定期的維護;因此美國對氣候一年分成三個季節:冬季、秋季和施工季節。

即使人在車內緊閉門窗並使用空調,灰塵、風沙和煙霧的情況仍會一直存在。練習呼吸法,並非表示不需要醫學的治療、藥物、注射或吸入劑。但如果我們能少量而規律的練習生命能量呼吸法,就能大大改善呼吸系統的疾病,甚至不必尋求醫療的協助。因此克里希那曾說:即使少量的練習,也能遠離巨大的疾厄。


摘錄自『瑜伽:一種生活方式』(Yoga: A Way of Life)
作者:阿迪雅達瑪難陀大師(Swami Adhyatmananda)
翻譯:陳傑士

沒有留言: